抗浮锚杆优点:
1、集中点状布置:一般布置在柱下;优点:可以充分利用上部结构传来的竖向力来平衡掉一部分水浮力;由于锚杆布置集中,有很强的抵抗力;
2、集中线状布置:一般布置于地下室底板梁下;优点:由于锚杆布置相对集中,有较强的抵抗力,对于跨高比小于6的底板梁,可以适当考虑上部结构传来的竖向力来平衡掉一部分水浮力),要求锚固于较硬岩体中,不适用于软岩与土体;地下室底板板配筋较大;
3、面状均匀布置:在地下室底板下均匀布置;优点:适用于所有土体和岩体;地下室底板梁板配筋较小,对于个别锚杆承载力不足的情况,由于能分担的锚杆较少,此情况抵抗力差;由于锚杆布置相对分散,对于地下室底板下的外防水施工比较麻烦;
4、集中点状布置推荐用于坚硬岩:集中线状布置推荐用于坚硬岩与较硬岩;面状均匀布置推荐用于所有情况。
冠梁锚索施工
锚索锚固段的离散化
施加在锚索上的预应力是通过埋设在稳定岩土体中的锚固段传递给周围岩土体,因此,锚固段是预应力锚索的主要受力部分,也是预应力锚索设计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至于锚索锚固段的侧阻力分布模式、锚固段荷载、变形特性则是预应力锚索设计的技术。冠梁锚索施工
锚固段的变形分析可以采用荷载传递法进行,首先推导锚索锚固段的荷载传递微分方程,然后,根据锚固段的侧阻力分布模式,并利用边界条件即可求得锚固段上任意点处的变形量。通过前面几节的分析,可以确定岩土体在给定侧阻力荷载作用下与锚固段接触面上任意点处的沉降量,以及在给定外加预应力荷载和锚固段侧阻力荷载共同作用锚固段的变形量。下面通过锚固段与周围岩土体荷载、变形协调关系来对预应力锚索体系进行整体分析。
冠梁锚索施工
安装锚索体前再次认真核对锚孔编号,确认无误后再用高压风吹孔,人工缓缓将锚索体放入孔内,用钢尺量出孔外露出的钢绞线长度,计算孔内锚索长度(误差控制在50mm范围内),确保锚固长度;
锚索张拉及锁定、封锚:通过现场张拉试验,确定张拉锁定工艺。锚索的张拉及锁定分级进行,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在设计张拉完成6~10d后再进行一次补偿张拉,然后加以锁定;